(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两个率先”发展质量水平,加快“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关键阶段;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转变办学发展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的重要阶段。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以及苏南地区和无锡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结合我校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学院取得的发展成果
“十二五”时期,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培养文化艺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坚持“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逆境求生,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实现了跨越发展,取得了瞩目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1、在校学生规模有较大增长
在全省生源数量逐年下降、部分公办院校无法完成招生指标、民办院校生源受到强力挤压的形势下,全院上下通力合作,树立危机意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实现学生数量较大增长。与2011年相比,2015年在校生数量增长30%。
2、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学院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持续就业能力为目标,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就业率从2011年的94 %增加到2015年的96.03%。据《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公布的数据,我校学生就业吻合率、学生就业满意度、学生就业薪资回报率均居同类院校第一或第二。
3、加大投入,建设可持续发展新环境
学院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加快实施学校建设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五年来,为了加快校园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惠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学院自筹资金2.7亿元,保证了学校硬件投入与学生规模的同步增长,占地面积从175亩扩大到560亩。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校舍建筑面积从7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达到了升格本科的合格标准。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投入资金,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设了彩虹剧院、动漫影院、模拟飞机、模拟动车等大型实验实训设施,仅表演艺术类实训设施就一次性投入了60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4、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院以培养艺术类和旅游服务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紧贴无锡和长三角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整合形成了动漫与动画、音乐舞蹈和影视表演、影视编导与主持播音、艺术设计、现代乘务五大专业群即五大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动画与动漫设计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群,其余均被评为无锡市级重点专业(群)。
5、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省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无锡市文明单位等,同时被相关行业评定为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中国最具办学特色专科院校、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品牌院校、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传媒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十三五”时期学院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时期,也是我省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振兴和文化的繁荣,为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十三五”时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发展机遇
(1)社会人才需求
我院是一所艺术类民办普通高校,地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国务院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全面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无锡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产业列为无锡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打造文化创意中心的决定,都对“十三五”时期长三角地区以及江苏省、无锡市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对本科层次的创意文化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这既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政府大力支持
无锡市政府将我校的发展列为无锡市教育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要求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应“发挥体制优势、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多次开协调会,下发会议纪要,支持我校的提升和发展,并在贷款上给予贴息支持;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来校考察指导,支持学院的发展和层次提升。市政府和教育厅的支持、扶植,已成为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
(3)民办后发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对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高度肯定、全新定位,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院办学层次的提高带来极为难得的机遇。国家、省、市对民办院校的政策支持,使得民办院校可以在层次提升上处于在同等办学条件下优于公办高职院校的地位,使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和跨越发展。江南影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人心思进,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学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事业规模增长存在潜在危机
由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全省招生生源将在“十三五”前期持续下滑。民办院校招生录取属末位批次,虽我院“十二五”期间新生数量呈上升态势,但生源不足、公办院校自主招生和注册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客观原因将严重制约“十三五”时期民办院校事业规模的增长,甚至还存在有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无锡市委市政府从无锡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要求我院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学院办学层次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011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围绕促进无锡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对学院发展明确提出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要求。这是无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市场需要就是学院发展的目标,而我院现有的专科办学层次,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学院的发展。
(3)内涵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校专职教师大多为中青年,相对职称和学历较低,引进的高级人才多为离退休人员,年龄和职称结构都呈哑铃形,亟需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科研工作相对薄弱,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尚处建设时期;实验实训条件尚需进一步完善,与企业进行人员互聘、相互兼职等实质性深度合作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影响力还不够大、数量还不够多。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实训装备更新换代快,学校仍需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密切学院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这一切,都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学院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层次为目标,坚持公益性的办学原则,坚持“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坚持教学创新和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主动适应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建成一所与地方建设人才需求相配套的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品牌院校。
(二)发展思路
以提升学院办学层次为主目标,按照本科类艺术院校的办学标准,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紧紧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文化创意人才和旅游休闲现代服务类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和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校外高水平人才引进和校内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相结合,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着力培育办学特色。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构建“五大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服务“三大产业”的方向,积极探索和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
以推进国内外合作交流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扩大办学视野,更新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院改革开放和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水平,探索民办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模式,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以服务地方建设为落脚点,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新举措,重视地方民间文化开发,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就业创业链。
三、发展定位和目标
(一)发展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无锡、面向江苏、服务长三角、走向全国。
办学层次定位:从高职专科教育层次为主逐步过渡到应用本科教育层次,到2020年成为一所应用型本科专科共存,以应用型本科为主的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定位:以就业创业为目标,建立产学研一体、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人才体系。
学科专业定位:以创意性、应用型艺术类专业为主,适度发展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人文、管理、教育类专业。
办学目标定位:到2020年,将学院办成一所江苏省内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艺术类院校。
(二)发展目标
2016—2020年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艺术类本科院校。
1、办学规模
学院设定发展规模为8000人。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达到6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力争达到4000人左右。
2、学科专业建设
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科专业质量,培育和发展特色和品牌专业,形成以应用型本科艺术类专业为主,本科与专科、艺术类与相关非艺术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到2020年,新增本科艺术类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和设计学3个学科15个专业,其中2017年新增5个专业,2018年新增5个专业,2019-2020年新增5个专业;新增相关学科专业2-3个;新增省、市重点扶持专业群4-5个;新增省市实验实训基地2-3个;新增产学研战略联盟5-7个;新增校企合作基地100个。
3、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能适应学院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十三五”期内,按照新增本科专业的生师比要求,配齐配好专任和兼任教师;引进和培养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30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60-80人,使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35%和7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
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所有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都具有1名在本专业有较高造诣和水平的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并配备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高级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有的专业都具有专业带头人和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4、人才培养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素养和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毕业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普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创业率达到20%。
四、发展战略工程
实施四项发展战略工程:
(一)层次提升发展工程
为适应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本科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十三五”时期,学院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本科院校和学科专业设置的标准和条件,对学院的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全面提升,实施层次提升发展工程。
1、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和完善党委对学院发展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确保学院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科学、可持续发展。
2、对现有的艺术类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办好学院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要求,5年间重点建设15个艺术类本科专业。研究制订与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又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和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按照艺术类本科专业生师比要求,配齐专任和兼任教师与学科带头人。
3、按照本科专业的办学条件和标准,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配齐配好符合本科要求的设备设施,使学院的各项条件都符合并超过国家标准,满足本科教育教学的各项需要。至“十三五”末,校园面积增加至750亩,建筑面积增加至20万平方米。
(二)内涵建设发展工程
“十三五”时期,学院将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转变学院发展模式,从重数量发展转变为重质量提升,实施内涵建设发展工程。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十三五”时期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使学科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既符合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切合学院定位和实际。
2、加强教学和科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精心培育并产生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品牌项目和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力争取得国家级、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建立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的作用,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取得一批在省内、行业内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或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做好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青年教师聘任、培训等工作。发挥民办学校的体制优势,在教师引进与聘任、职称评定与晋升、考核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既规范管理,又大胆创新,有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满足学院发展的要求。
(三)创新创业发展工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在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上做文章。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创新贯穿学院发展的一切工作中,将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发展工程。
1、培育学院发展新动力,优化学科专业、队伍结构、教学和科研设备设施,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艺术类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力争在学习和实践上、在就业、创业上有新的突破。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和大学生文化科技创意园,全面扶持和孵化大学生创业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围绕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艺术与教育结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强化社会实践和艺术教学实践,改革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探索建立适合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学院发展机制。加强与无锡市委市政府的联系,将学院融入无锡科技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之中,将学院建成省市共建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研讨和交流活动,强化与文化企业的合作,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园实训基地。
(四)开放办学发展工程
实施层次提升发展、内涵建设发展和创新创业发展工程,坚持开放与合作。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开放与合作是快速、有效推进高等学校发展、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建院历史短,亟需实施开放办学,以扩大办学视野,学习成功经验,推进跨越发展。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办学,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科研组织、社会组织等联合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2、推进国内校校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国内有关院校的联系,广泛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增强学院的影响力。
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的宝贵经验;从学院发展需要出发,探索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海外短期游学、中外夏令营、海外实习等国际化培养和交流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举办或承办文化艺术国际论坛和研讨会,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五、战略部署
全面推进四项建设:
(一)学科专业建设
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育人规律,围绕学院定位与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以新增本科专业为重点,调整优化现有专业,大力发展与扶植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
1、“十三五”期间,学院在现有省、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动画、编导、现代服务、服装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5个艺术类专业群基础上,适应无锡与苏南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的需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高端纺织及服装设计、数字艺术等专业。按照教育部艺术类本科专业目录和要求,重点建设并申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本科专业;2018年建设和申报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设计和表演5个本科专业,培育建设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品牌专业,力争到2020年使申报和建设的本科专业达到15个左右。学院要以本科专业的重点建设为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的龙头,带动其他高职高专专业的专业群建设,特别是协同建设好航空服务和面向高端服务业的其他专业。
2、深入挖掘无锡与江南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对接无锡地方创意产业和旅游文化,建设一批包括民族器乐、中国画、惠山泥塑艺术、宜兴紫砂艺术等艺术大师工作室,振兴江南民族民间艺术,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创建学院专业品牌。
3、开发示范性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30门优质课程(含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教材建设,力争取得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8部,省重点建设教材1-2部,校本教材10-15部。
4、加大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学科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按照重点专业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配备高标准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以保障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持续发展,使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5、大力加强学院对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和管理。调整完善学术委员会工作,按照《高等教育法》中关于学术委员会的要求,审议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专家和教授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深化改革,强化激励,优化结构,着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实施层次提升发展和内涵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人才工程,制定计划,出台政策,加大投入,2020年前重点引进10-15名有突出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学名师作为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15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60-80人,使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35%和7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0%以上。
2、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所有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都具有1名在本专业有较高造诣和水平的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行业高级人才,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有的专业都具有专业带头人和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全面实施“学位提升工程”建设计划。加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加强“校本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事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特别是未经过实际工作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基层和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落实教师“新开课”审批制度。
4、加强兼职教师的引聘工作。按照专兼结合、“人才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外聘教师的数量,特别注重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来校任教。加强“柔性引进”工作,以多种形式,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定期授课、作学术报告和专项训练等。
5、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和奖罚机制,建立培训制度,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
6、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支持,改进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把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学院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聘用制度、“评聘分离”、“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用人机制,创新教师考核制度,建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的评选制度、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和教师服务期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兼职和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岗位绩效考核和专项奖励制度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质量建设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品质+能力”的全面素质培养目标和“能力型应用人才”的人才规格定位,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促发展”的思路,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抓好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1、提高学院德育工作实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倡导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强化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建设专业化的班主任制度,促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改进教学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以实践、实训为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3、开发示范性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合理安排好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编写科学、实用的课程教学大纲,选用好教材,开发好课件,编写好题库,确保主干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成为精品。
4、改革课堂教学,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着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训练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活动导向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5、加强教学研究。根据教学改革需要,开展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强化专业标准建设。
6、健全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生毕业水平测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等制度,形成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四)校园建设
1、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按照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暂行规定》和《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法人财产权证,确保所有资产落实在学院名下。确保全面落实各项经费投入和基本设施建设,使生均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面积、图书资料、教学经费投入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教育部规定标准。
2、争取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土地划拨和土地使用权证的申办工作;按照本科院校设置要求扩建新建相关设施,全面督查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同时对建设质量加强监理和监督。学校举办者继续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自筹资金1亿元的追加投入,为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建立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办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中心和江影微信平台,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校院两级“十三五”规划落实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配套方案,统筹、督查各项规划任务的组织实施。
2、制度保障
按照发展优先、改革优先、创新优先的原则,对所有较为成熟、特色鲜明的发展和改革创新项目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资金保障
学院对各项规划的实施给予资金支持,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并对建设项目进行事前评估、中期验收和结项审计,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